一、课程介绍
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课程。
我校1988年开设高级护理学专业即专科护理学专业以来,该门课程一直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,2000年,我校招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,《中医护理学基础》依然是必修基础专业课课程。
老师们从讲授中积累了不少的宝贵经验,进行了一系列改革,使该门课程逐渐完善,如1989年,该门课程实验操作无统一规定,也无实验器材示范,基本无实验操作课,考试也是纯理论考试,九十年代,教师发觉《中医护理学基础》是一门实践性、操作性均很强的专业课,开始增设讨论课、实验课、见习课,开始完善操作流程,2000年,新开护理学本科专业后,我教研室自编教材,用于本科护理学生使用,同时完善《教学大纲》、《中医操作流程》等,使该门课程的讲授规范化、完整化、精品化。期间,我教研室老师多次参与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,也进行了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,如改革考试方法,增考操作考试等。2006年,教研室又更换了教材,保证该课程精益求精。2008年,护理学院成立后,成立了专门的中医护理学教研室,为该门课程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中医护理学教研室成立后,教研室将《中医护理学基础》作为重点建设课程,2009年,该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,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绩,教学方法多样化,实验教学常态化,教学成果累累,在全国同门课程中综合水平处于领先地位。
《中医护理学基础》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家的好评,同事听课称这门课程感觉越来越有味,不再抽象,而是实用,觉得讲授内容受益非浅;校外专家也对该门课程挺感兴趣,请我们编书的越来越多;学生上课不再觉得枯燥,学习兴趣明显提高,动手能力逐渐增强。
二、师资队伍
人员构成(含外聘教师) |
姓名 |
性别 |
出生年月 |
职称 |
学科专业 |
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|
潘晓彦 |
女 |
1970.3 |
教授 |
中医护理学 |
负责,主讲 |
罗尧岳 |
男 |
1973.7 |
教授 |
中医学 |
主讲 |
彭丽丽 |
女 |
1978.8 |
副教授 |
中医护理学 |
讲授 |
杨艳 |
女 |
1979.7 |
讲师 |
中医学 |
讲授 |
杨金花 |
女 |
1987.1 |
讲师 |
中医护理学 |
讲授 |
贲定严 |
男 |
1986.2 |
助教 |
针灸推拿学 |
讲授 |
三、建设现状
1.师资队伍建设成绩喜人。
近年来,教研室特别注重师资培养,制定具体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继续教育,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明显,教师队伍中,2人取得博士学位,3名取得硕士学位。
2.实验课程规范活跃,学生动手能力增强
2009年,我们进一步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,购置了大量的中医操作所需仪器设备,增加了试验项目,使学生能在场景中规范练习,实践课的教学环境完全能满足学生需求,实验教学条件走在国内同类院校的前面。2010年,我们组织学生拍摄了7项中医操作视频,用于教学,效果好,反响大。2020年,新的实验室将投入使用,会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。
3.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
2005年开展“护理本科生实验操作教学方法运用程序探讨”,以改进实验课流程,发挥学生创新精神。2010年后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,基于“QM质量标准”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——以中医护理学基础为例,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。
4.课件制作、课堂教学视频取得突破
教学方法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,主讲教师课件制作水平不断提高,课件“常用中医护理技术”获湖南省普通高校对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,课件“毫针刺法、推拿疗法”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。主讲教师录像资料可以上网。
5.教材建设成绩傲人。
2000年,我校招收本科护理学生时采用自编教材,其后,我们积极参与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。2016年,潘晓彦教授作为副主编参与了《中医护理学基础》的编写工作。
四、成果
1. 2011年,课件“常用中医护理技术”获湖南省普通高校对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。
2. 2011年,课件“毫针刺法、推拿疗法”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。
3. 2012年,“中医护理”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”获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。
4. 2016年,副主编《中医护理学基础》教材1本。
5.2017年,《中医护理学基础》数字教材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。
6.2018年,基于“QM质量标准”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——以中医护理学基础为例,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;
7.2017年,“中医护理理论研究与实践”获第一届湖南省护理学会科技奖,三等奖
8.2019年,“护教协同背景下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”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。
9.2019年,“护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”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10.2019年,特色中医护理传承创新与转化应用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,三等奖。